個人而言,近年旅行多到歐洲,美國乃全新體驗,加上心態上之轉變,雖遊玩仍不忘工作,整體精神狀態更放得開,思緒反而更澄明,並歸結三大開眼界之處,藉此可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藩巿創意氛圍
此行領會之一,是三藩巿擁有良好的創業氛圍,簡單如吃一餐飯,瀏覽OpenTable便可直接訂枱。更重要是,你會發現當地人已很適應這種日常模式。除確切看到香港的應用科技落後一截外,進取一點,亦即意味香港的科技發展尚有很大的新空間。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好好裝備自己,以迎上人家的生活節奏及對應用科技的習慣性。個人認為,海外留學是舉足輕重的一環。大學生們,於在學期間或畢業以後,到美國交流一年半載,絕對能擴闊眼界。反之,歐洲的科技發展亦遠追不上,部份網站更甚至沒更新!建議到美國交流,回流後工作上必有優勢。
大熔爐助復蘇
自奧巴馬上場後,直覺種族歧視大為改善。要知道三藩巿一帶亦多華人,但人處當地,半點不覺受膚色歧視。而美國作為民族大熔爐,海納百川,對復蘇經濟亦有很正面的影響。歐洲一名脊椎教授便因於國內籌措不到資金,最後是在美國成功籌得開發資金研發一條科技腰帶,可測出脊彎度並作出調節改良。因而,個人認為,正正因為美國有容乃大,所以特別容易吸引國際精英到美國創業。這一方面,香港的創投人士或投資者,亦可多加留意學習。
服務業的取向
美國旅遊,另一日常小節令我感受良多的,是小費文化的差異。在美國晚膳,當地餐廳收取高達20%小費,而小費亦是侍應重要的收入部份。因此他們的服務非常殷勤,感覺個人而貼心。反觀,本地的餐飲業,面對舖租及最低工資等壓力,服務質素總覺有落差。而這誘使我想到,優質的服務態度,顧客是樂意打賞小費的。引申到自己從事的科技服務業,要收取更高的費用或使加價後顧客仍樂於付費,重點就在提供超乎其想像的優質服務。這也無形中鞭策了我改良公司對客戶服務流程的決心。
須知道,旅行其實是一種學習,擴闊眼界之餘,多留意人家的文化及營商優勢,取長補短,改良自己的不足,那無論是對個人、抑或對公司,都定必有更長足的進展。
伸延學習: 八十年專注做一碗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