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裡的保就業基金推出,向僱主資助最高9000港元的工資津貼。不過計劃推出以來,有不少團體都抨擊此計劃,指出有不少漏洞未能保障員工,失去了「保就業」的原意!究竟這些漏洞是甚麼?為什麼保就業基金有可能不能保障員工?
以下是保就業基金存在的三大漏洞:
漏洞一:減薪無薪假照舊
有本地媒體引述職工盟主席吳敏兒,她曾批評保就業並無助減薪和放無薪假的發生。她指工會曾收到打工仔反映,其僱主迫那人簽署自願減薪同意書,減薪三成。然而僱主在減薪或放員工無薪假時,仍然可以享受保就業基金的津貼,可見這政策變相只保障僱主,並非保障打工仔。
職工盟主席吳敏兒(圖片來源:香港電台)
漏洞二:計人頭太兒戲
保就業基金能夠成功申請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申請資助月份的員工數目不能少於申請當月(例如企業想申請一月份的工資資助,入紙申請時月份的員工數目,不能少於一月份時的員工數目),否則就會按人頭扣減資助款項。但這會出現嚴重的漏洞:企業可把高薪的人辭退,用較低薪金的人代替。然而勞工局局長羅致光卻認為:如果間公司炒晒啲中高層,相信會難以運作,咁做只係懲罰自己。不過對大部分員工來說,這的確是個惡夢,因為這世上並沒有所謂「無可取代」,況且現時失業率上升,企業不愁沒法炒高薪員工,然後聘請低薪員工渡過難關。
另外企業更有機會製造「假員工」,如找親人朋友簽下入職記錄,從中騙取津貼。
漏洞三:沒有實則懲罰
另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這計劃並沒有任何監管機制,導致僱主得到資助後,即使不用作補貼出糧,也不會引來任何懲罰。例如即使企業得到資助後,其資助並非用作工資補貼,而是「袋袋平安」,或其他用途,相關部門也無法追查。欠缺監管機制的情況下,要靠市民、打工仔和工會舉報,但並沒有任何罰則和調查方向,這些監管機制形同虛設。
失業援助金較直接
當計劃推出時,立法會內各派齊轟保就業基金漏洞太多,不但不能解困,對僱員亦無真正實質的幫助。不少專家認為要在金錢上幫助打工仔,只有成立失業援助金才是有效辦法。勞聯主席林振昇質疑,保就業基金「只益僱主」,而大部分打工仔在兩輪防疫抗疫基金都沒有受惠。他建議,政府應設失業援助金,向失業打工仔發放每個月9,000元現金,為期半年。他亦指出,長遠做法應設立失業援助制度,如免息貸款等。
在疫情底下,打工仔面對困境也無可避免。不過你知道當僱主要求你放無薪假時,其實會涉及一些勞工法例,你知道有何要注意嗎?馬上點擊了解!
三大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