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花旗銀行(Citibank)宣布推出「Citi. More Than a Bank in My Hand」流動理財手機程式新體驗,與多個夥伴合作推出API,包括AASTOCKS、開飯喇(OpenRice)、HKTVmall、HK Taxi、及蘇黎世保險。期間香港花旗銀行總經理林智剛大談花旗銀行近年在數碼化的成功經驗,以及他分享了他對虛擬銀行(Virtual Bank)的一些看法。
數碼化策略取得成功
在分享會上,林智剛(Lawrence Lam)公佈了花旗銀行近年因數碼轉型而成功幫助公司開拓業務。他指出花旗銀行在推行電子化、數碼化的進程裡,有以下成果:
- 於2019年上半年,有超過74%的用戶都使用Citibank流動App進行理財;
- 股票用戶在流動App上進行股票交易達56%;
- 使用網上理財的用戶達70-80%
- 超過90%的網上理財活動都在網上進行
- 超過一半的客戶都使用流動App處理個人理財
- 網上零售服務、信用卡服務和私人貨款等服務和產品都在網上進行,分別為45%、54%和76%。
Lawrence特別指出,自從花旗銀行推動業務數碼化和開拓多個電子產品後,增加了額外收入達40%。他表示,上半年從電子化銀行產品服務上,按年上升10%的收入,而本年第二季則上升5%,可見數碼化令銀行業在開拓收入上表現強勁,成為另一收入來源。
虛擬銀行年代來臨 無懼競爭
對於申請虛擬銀行牌照,林智剛一再強調花旗銀行現階段無意申請相關牌照,他說:「Citibank近年積極開拓數碼業務,更提供網上申請銀行戶口,亦積極推出多個數碼產品,其實已經概括了虛擬銀行所作的業務。」他認為,花旗銀行所做的不是「為變而變」,而是透過科技向客戶帶來更佳的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電子化是工具,不是最終結果。」Lawrence指出。
被問及虛擬銀行對傳統銀行業所帶來的衝擊,他說:「挑戰向來都存在,虛擬銀行牌照表示各界都可以進軍銀行業。不過我認為有危必會有機,這表示我們必須在數碼化業務上不斷推陳出新,提升企業質素,用服務吸引更多客人。」如此看來,企業最重要的是靈活貫通,在發展業務上不能一成不變。在任何年代下,如果公司方針和發展上不能跟從大時代的行走,最終只會失敗收場;相反倘若能因應時勢而繼續進步,即使有多大的挑戰,仍然可視之為「機會」。
其實你知道甚麼是虛擬銀行嗎?與傳統銀行有何分別?會對社會帶來甚麼改變?馬上點擊了解!
三大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