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和數碼年代下,分享個人資訊已經是等閑事,不論網站、購物平台或不少地方都需要用家提供個人資料才能進行下一步動作。不過這形勢似乎開始有所轉變,美國有調查公司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研究發現,美國的消費者在2019年與去年比較,開始不願意隨便提供敏感的個人資料,並且對商業性質的資料收集有所戒備。那麼是否人們對網絡保安(Cybersecurity)的意識開始有所提高?
願意分享個人資料呈下滑趨勢
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的調查發現,今年與2018年相比,美國人愈來愈不願意分享個人資訊的形勢如下:
- 願意分享住址的比率從2018年的41%跌至2019年的31%;
- 願意公開伴侶名字的比率從2018年的41%跌至2019年的33%;
- 願意公開電郵地址的比率從2018年的61%跌至2019年的54%;
- 願意告訴別人自己的種族從2018年的91%跌至2019年的85%;
- 願意告訴別人自己名字的比率從2018年的63%跌至2019年的59%。
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總調查主任Paul Donato對此形勢表示失望,他認為人們對數據使用過份敏感,假如人們不提供個人資料,則會錯失接收更好、更針對廣告的機會。然而有市場學學者認為,這對人們並沒有甚至大不了的事情,人們無需出賣資料而獲取資訊。
個人資料有價有市
私隱何價?在美國有組識曾向市民調查他們的意向,訪問他們在何等價格願意出售個人資料,調查結果如下:
- 1/3的人願意免費提供資料;
- 一半的人願意以低於10美元(約港幣78元)出售;
- 13%的人願意以大約11-20美元出售;
- 4%的人願意超過20美元的價格出售個人資料。
從以上可見,人們個人資料的價格其實也不高,只有4%的人願意以較高的價格出售個人資料,其餘的都是非常低廉的價錢就願意出售個人資料。Paul Donato認為,市面上其實充斥著第三方組織收集人們的數據,人們平日很難完全避免。
作為消費者,應對保護個人資料更精明,其實個人資料同樣是非常寶貴的資產,因此我們該盡量避免輕易向任何機構提供資料,只向可信任的機構或有需要時透露個人資料,保障自己。Google近日發現了有工具可檢測電郵和密碼是否被盜用,馬上點擊這裡了解!
三大編輯精選
爆Instagram洩漏4900萬筆記錄 網紅個人資料任睇唔嬲!